20080207沒有石油的明天筆記 律言
好書是由那個出版社出版往往很講緣份,例如這次筆記的沒有石油的明天(The Long Emergency: Surviving the Converging Catastroph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gury),就是以商業及管理見長的商周出版的。這本書的作者是James Howard Kunstler,中文版成書於2007年,個人覺得是談到能源大勢的翻譯書裏相對較新且值得推薦的,至少我會用自己的薪水買一本。原文名稱的副標很有意思,個人也對converging catastrophes這個用詞深有所感,最近以來大家習見的油、煤、氣、鈾等能源礦物的上漲只是過程,最終的結局並不是不去想就不會出現。
我很同意博客來的書籍介紹中引述林志森董事長所言:「當今工業社會是由廉價石油為基礎建構而成。過去一世紀以來,我們耗用了數百萬年來經太陽能累積所儲存的能源,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氣,以創造種種令人驚訝的奇蹟,並造就了現代生活的面貌。但這場廉價化石燃料的盛宴,卻悄然邁向尾聲,而氣候變遷揭開另一序幕,屆時,我們的全球經濟、商業、食物生產和交通等模式可能會被徹底摧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2381)。這個衝擊很難讓我們只是蒙著頭去相信人類會永遠幸運,過往的歷史中,人類每次的能源基礎建設,都是因著將要採用的新型態能源而佈建(如木材變為水力、燃煤變成石油等),而在基礎建設佈建完成後,絕大多數人們就安於既有的架構,直到下一個迫切的危機到來。個人覺得這本書最有意思的是在於對當代的地緣政治關係的介紹及分析,這是從尤金的石油世紀之後,我覺得最讓我受的有中文譯本的能源書籍之一。 此外,這本書對於全球化所帶來的能源衝擊更有許多有趣的論述,個人覺得尤其是針對能源的永續利用面向,更是深具參考價值。
如同讀每秒千桶那本書一般,作為鑽研此領域的教學研究人員,除了時而敬佩,時而笑言英雄所見略同,更重要的還是,這些材料及觀點極有助於我在開發本系專業入門課程所需素材,以及通識課程的縱觀時局論述。可惜這本書比較像是文采豐華之作,而不似寫來作理工科教科書,其中的有趣觀點及分析,可能得再多用力量將其圖表化才會更適用於教學。然而這確是一本好書,特別為文記錄此書。
歡迎引用以上這篇文章,只要您標示本篇文章的作者(陳律言)與本文的連結位址即可。相關說明請點右方的『文章引用授權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